深圳:0755-21675761、21675762
传真:0755-21675715-813
邮箱:ping@izhuok.com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茶光路1018号创客公馆5楼501-503室

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年总收入超五千亿元

   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年总收入超五千亿元

    随着首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,中关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,已经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万家,形成了“一区多园”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。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,2017年,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53025.8亿元,是1999年的50.5倍,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6.3%,较1999年提高17.9个百分点。

    据介绍,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,在北京市智力资源最密集的海淀区中关村,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开发区——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。1998年,在中关村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蓬勃发展的基础上,北京市经国务院和市政府批准的科技园区、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共29个相继成立,其中有国家级开发区2个,市级27个。

    2006年,北京市开发区整合为19个,其中,国家级开发区3个,市级开发区16个。整合后的开发区产业集聚、功能多样。产业发展重点集中于电子信息、生物工程和新医药、光机电一体化、汽车及零部件、新材料和新能源等,形成了产业门类多、综合配套能力强、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开发区集群,布局更加合理,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。

    截止到2017年底,国家级、市级开发区累计招商项目分别为8.3万个、2.3万个,项目总投资28692.6亿元、5228.8亿元,远远超过1992年建设初期水平。2017年,国家级开发区实现总收入5.8万亿元,是2013年总收入的1.8倍;利润总额4429.5亿元、应缴税金总额2639.2亿元,分别是2013年的1.9倍和1.7倍。市级开发区实现总收入5705.6亿元、利润总额428.3亿元、应缴税金总额216.1亿元,分别是2013年的1.7倍、1.3倍和2.1倍。

  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“中关村电子一条街”。2012年10月,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,成为中关村发展新的重大里程碑。自此,中关村“一区十六园”发展格局正式形成。

    中关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,已经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,形成了以移动互联网、生物和健康、节能环保以及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,形成了“一区多园”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,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。

    数据显示,2017年,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53025.8亿元,远高于1988年园区成立之初的14亿元,是1999年的50.5倍;其中,实现技术收入9369.6亿元,是1999年的149倍;实现增加值7352.2亿元,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6.3%,较1999年提高17.9个百分点。

    2017年,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21.1亿元,是1999年的64倍,年均增长26%;实缴税费总额2598.4亿元,是1999年的63.7倍,年均增长26%。2017年,示范区每名从业人员实现增加值28.1万元,较1999年提高18.8万元;每名从业人员实现实现收入202.4万元,较1999年提高159.2万元;每名从业人员实现利润16.5万元,较1999年提高13.7万元;每名从业人员实现税费9.9万元,较1999年提高8.2万元。

    2017年,中关村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2110.9亿元,是2010年的3.8倍,年平均增长21.2%。从创新人员投入看,中关村有研发活动人员73.6万人,占从业人员比重达28.1%,较2010年提高2.6个百分点,即4个从业人员中就有1个是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人员。

    总结:现如今的中关村的发展,俨然是各省重点学习和借鉴的对象!